中影人教育编导中心

影视艺术中导演与诗化技巧之对比

       对比,是把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互相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以便于更鲜明地刻画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因此,对比常常能使艺术作品获得出乎预料的效果。它的运用很广,又极富于创造性。

对比,首先出现在哲学范畴中—对立统一规律。我国古代哲人便提出过阴与阳的对立范畴,并派生出吉凶祸福、刚柔、智愚、高下、大小等范畴。它反映了生活中互相依存、对立和转化的两种力量倾向。而它作为一种哲学范畴被人们意识到时,人们同时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美学范畴和艺术手段。

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刺激观众的想象力。电影、电视用画面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它使观众思如泉涌,积极进行形象思维。电影、电视比任何艺术形式都能更好地运用对比。我国影片《白毛女》中的东家在高楼悠闲享受佃农们在田里挥汗秋收。日本影片《砂器》中,和贺英良为了自己的前途六亲不认、忘恩负义,但他却常常在自己的钢琴曲中与生父相会。通沉醉于音乐中的痛苦的和贺英良与现实中的冷酷、残忍的和贺英良两相对比,影片深刻地刻画出这个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在他身上,还有没完全丧失的人性。他何尝不想见到自己的生父,但在那个罪恶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前途,却不得不杀死自己的恩人。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影片的艺术力量,丰富了影片的内涵。

电影《白毛女》.jpg

除了用两组紧紧相联的镜头来表现对比外,在影视片中还常常可以看到另一种情况—镜头相隔较远的情节对比,对比镜头的衔接,并不是紧接着的,而是分开来的,并贯穿在影视片的情节之中。

例如在影片《知音》中,两次出现的主题歌《知音》,前后呼应,产生对比。第一次是蔡锷脱险,绕道日本,讨伐袁世凯,小风仙弹筝高歌“山青青,水碧碧…”表明心迹,给蔡锷以极大支持和鼓舞。第二次《知音》出现在影片结尾,蔡锷不幸病逝在日本。小风仙离京只身赴蔡锷家乡。江水滔滔,青山隐隐,小凤仙一身素净,独倚船栏,望着流水沉思。这时《知音》歌声又起,给人以歌声依旧,人事已非,知音逝去的悲怆之感。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