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编导中心

《罗生门》影评分析!

  一、《罗生门》影评分析!

  【导演】 黑泽明

  【原著】《罗生门》改编自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莽丛中》和《罗生门》。电影的背景取自小说《罗生门》,情节方面则主要取自小说《莽丛中》。

  【获奖情况】于1951年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以及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类型】悲剧/悬疑

  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关于真相,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罗生门》影评分析

  基础切入点1:人性善恶的哲学思考

  黑泽明在《罗生门》中注入了关于人是非善恶的哲学思辨。人是善恶的统一体,同时具有善与恶的双重价值取向,人会随着所处环境与形势不同,表现出善恶不同的形态。《罗生门》揭示了善恶转化的条件:在面对生死存亡之时,人类的道德与良善、受到的教育、坚持的正义与良心都会受到巨大挑战并有可能发生变质。

  黑泽明认为当面临生存问题,人性的恶会大过善,这体现了导演的悲观主义倾向。每个角色给出的供词有明显的漏洞,他们都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的叙述方式,展示了人性的自私、悲哀和不可信赖。

  同时,黑泽明探索了“客观真理”的存在价值,当不同的剧情版本层出不穷时,罗生门下的谜题已变得不再重要,真相的探寻已缺少了最初的意义。黑泽明在结尾处独具匠心原创了小说文本中没有的剧情:樵夫抱着新生的婴儿坚定地走向罗生门,隐喻了导演对这出悲剧给出的答案。
 
《罗生门》影评分析

  基础切入点2:复调叙事视角

  多层复调叙事虽然复杂,但富有逻辑线,条理清晰。叙事视角虽然复杂,但黑泽明使每位叙述者出现的时间和叙述的内容都非常合理,导演本人将一个事件的完整叙事过程抛给观众,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让观众相信自身的说法,但是观众自身的判断则需要其对所有人员讲述内容的综合分析和辨别来实现。

  复调叙事的特点在于,将每个角色和个体放置于同等的地位,阐述出同等的价值观和独立意识。在影片表达上,导演冷静且客观地作为旁观者记录角色言行,并没有给出情感倾向与价值区分。多层叙事视角的使用加重了影片中所要探讨的哲学意味,并且在套层结构中使影片内容更加完整合理。

  倒叙的叙事手法,使每个人所讲述的事件都是其所看到事件的再现,加强了导演所要表达的每个角色话语的主观性。
 
《罗生门》影评分析

  基础切入点3:运动镜头拍摄手法

  黑泽明拍摄破碎凌乱的景物体现隐含的象征意义,残破的城门、神秘恐怖的树林、连绵不断的大雨等符号贯穿全片,除却构建故事本身的悬疑气氛外,所有不完整的符号都加强了故事内核中所要表达的是非善恶的人性思考。

  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创新性地采用了始终变幻不定的摄影机运动模式,“林间穿梭”戏份中的推拉镜头谨慎地表现强烈的紧张,镜头在灌木丛中高速度地跟拍强盗多襄丸奔跑,观众在这场戏中感受不到摄影机的存在,而是用自己的眼睛追寻,从远景、全景、中景、近景以及大俯拍、大仰拍等全方位展现着人物的动作与所处的环境。移动镜头在动作戏中的使用繁多,而当每一层故事线中的人物陈述事实时,摇、特写与静态镜头的使用克制地表达了人物的叙述欲望。

  好了,看到这里,关于人物速写组合要注意什么?的内容就全部为大家介绍完了,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还有美术专业方面的问题,可继续关注本站了解更多资讯!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