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不了的南方――电影《末日危途》影评
作者:徐鹤群
电影《末日危途》架设了这样一个世界:人类文明在经历了自然的毁灭性报复之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废墟。气温越来越低,植物、动物大量死亡,只有一小部分人类幸存了下来。但是死亡的脚步并未离他们远去。因为食物、资源的极度匮乏,他们需要互相猎杀,才能活下去。
我们曾经讨论过大灾难过后的人性问题,但仅仅讨论的是那些侵吞救援物资、哄抬物价发"灾难财”的案例。《末日危途》的世界里,是把这样的人性问题,放大至无数倍。在这个世界里,他们人吃人。他们把人抓捕起来,强奸妇女和儿童,再把活人关起来,做熏肉,慢慢吃。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幸存下来的父子。孩子的母亲因为忍受不了无穷无尽的绝望,选择在一个深夜独自走进无边际的丛林中自杀,但父亲却始终不愿意放弃让儿子生存下来的希望,于是他们走上了通往南方的路。
南方到底有什么?途中,面对儿子的几次提问,父亲先后告诉他,那里会有大海,那里会有像你一样的孩子。其实大海也好,童年小伙伴也罢,不过都是父亲心中不愿放弃的希望罢了。总之,他们需要在这个末日中坚持下去,就要相信,还有另一个美好、温暖的世界存在于''南方”。
我们永远都会是好人,对吗?
为了能更加贴切地表达出'‘末日”这个概念,导演约翰•希尔寇特在影片的布景和音乐上煞费苦心。他用单色调排除了一切生命迹象,又仅仅用了平静的钢琴声作为背景的点缀。'‘我不希望电影里的声音和画面看起来不搭调。为了让背景声音像末日一样死寂,我让录音师使用了单向的麦克风,录下来的只有风的声音,听着电影里呼呼的、单调的、甚至是乏味的令人不快的大地呻吟的风声,我对影片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在这样的环境里,父子俩每走一步,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每走过一步,就又多了分希望。
去南方的路上,父子俩多次碰见专门吃人的"坏人”团体,又几度陷入饥寒交迫的绝境。为了避险,父亲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尽量避开没有人的路径以求自保;年幼的儿子却常常对路上偶遇到的老人、小孩、流浪汉伸出双手。
"父亲”的扮演者维果•莫特森说:“在地球末日之后的人类也一样会有怜悯之心。不过在层层压力的重压之下,他们可能忘记了同情,有的只是暴怒。因为要活命、要吃饱肚子、要穿暖衣服会让人类失去理智和自己的社会性。”
在丛林法则被无限放大的环境里,这位父亲却一直没有丧失他的理智和社会性,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力量,来自他的儿子。在与一个流浪老人的对话中,父亲如此说道:“他是个天使。对我来说,他就是上帝
每一次父子俩遇见人吃人的场景,或是经历被“吃人狂魔”队伍追赶之后,甚至,在父子俩饥肠辘辘、在雨水中瑟瑟发抖的时刻,儿子总是用纯洁的眼神望着父亲说:"我们永远都不会吃人,对吗?我们永远都会是好人,对吗?”像是疑问,又像是反问。
男孩的表现,一方面来源于恐惧,恐惧"人吃人”这种毁灭人性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担心,担心有一天自己和父亲会沦落成为这些亡命之徒。
他并不知道,在父亲眼里,他就是上帝般的存在,可以救赎一切。在荒芜错乱的世界里,男孩仍然用正常的目光审视交流,用正常的逻辑看待身边的人。当看到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时,他迫不及待想上前告诉他自己是好人,不会伤害他;当看到一个耄耋老人拄着拐杖落单走在路上时,他想要父亲拿一瓶罐头分给老人吃,并期盼着和老人路上同行,彼此有个照应……
而父亲,在经历过人性“变异”后,却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变得警惕、怀疑。他看着老人谈到自己死去的孩子时热泪盈眶的样子,我想他是有过同情的,但是第二天他们还是分道扬镰了。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父子俩的对话意味深长一一
儿子:"他会(饿)死的,然而你却一点也不在乎。”
面对儿子的指责,父亲这样回复:'‘等有一天我们的食物耗尽了,你就有时间去仔细考虑他留下来的问题了。“
儿子却依然不肯相信:"你总说要小心坏人,可那个老人,一点也不像坏人,一点也不像。“
通往“南方”的“罗生门”
不断向南的求生之旅,将父子俩带到了期望中的海边,可是茫茫的大洋,依然看不到任何生的希望。儿子突然发烧,让父子俩不得不在海边支起帐篷多待几日。等待的日子里,父亲看到了大海里废弃的邮轮,决心把枪留给儿子,自己游过去碰碰运气,找些食物。
高烧中的男孩昏睡的过程中,一个流浪汉拿走了父子俩的全部家当一一食物、衣服、帐篷和推车。父亲回来后,连忙抱着儿子追了过去,并凭借一把手枪,从流浪汉手中要回了全部家当,更重要的是,父亲还让流浪汉脱下了身上的衣服、鞋子,'‘因为他也拿走了我们所有的东西,只留下一条命“。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这个桥段,让我想起了日本小说《罗生门》。同样发生在一个灾难多发的年代一一"京城不是地震、台风,就是火灾、饥荒,灾连祸接,此起彼伏“,一个深夜,一位年迈的老太太在尸骸堆里一根根地拔去尸体的头发,想拿回去做假发卖。她的行为被一个家丁发现了,老太太辩解道:“拔死人头发也许不对,可这些死人,在世的时候也没少干这档子事……而我现在干这事儿,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不干,就得饿死……“
家丁此前还在犹豫"是要饿死还是去当强盗”,如今却被老太太的这番话说动了心思,上前就揪住老婆子的脖领,恶狠狠地说:"这么说来,我扒你的衣服,你也不会怪我吧。此实乃不得已,不然我就得饿死。“
看吧,在极端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外界因素,都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刺激,特别是与文明共识背道而驰的价值取向,会对人脆弱的社会性产生摧毁性的破坏。
那个流浪汉何尝不是一个善良的可怜人呢?在"人吃人”变成"普世价值观“的世界里,他拿走了父子俩全部家当,却没有动昏睡中的小男孩,正如他自己所言,他真的“只是因为太饿了“。在对食物的欲望逼近极限时,流浪汉依然守住了人性的底线。
如此想来,这个流浪汉其实给了我们一点点希望。然而,当男孩的父亲在命令流浪汉脱下最后一件蔽体的衣服时,他已经亲手将希望的火苗浇灭了。
在每一个人都靠从别人身上掠夺资源才能拼命活着的世界,击败人类的不是枪支、也不是饥饿,而是绝望。当父亲在儿子的反复劝说之下,将流浪汉的衣服送回了原地,流浪汉却已经不知所踪。电影直到最后也没交代他去了哪里,我想无非是两种结局:一种是他在逃跑过程中被"吃人团伙”抓住并吃掉,另一种是他的人性被男孩的父亲浇灭,成为了"吃人团伙”的一员,像《罗生门》中的"家丁“一样。
南方和狗
父亲终究还是没有到达南方。随着咳嗽日益严重,加上腿部受伤,体力不支的父亲还是倒在了海滩上。
这时候,却来了一位陌生男子,向男孩伸出双手。
男孩没有办法判断这名男子是否为好人,于是他接连问了他5个问题一一"你有孩子吗?”“他们都多大了?”''你没有吃他们?”"那么,你们不吃人?”''最后,你也带着火焰吗?”
最后一问,把对面的男子问得措手不及。'‘心中永远燃烧着火焰”,这是男孩与父亲的约定,这火焰,或许是希望,或许是善良,或许是人性的下限,无论如何,父子俩都不愿意放弃这最后的光明。
所以,男孩在寻找依靠时,也将"心中是否燃烧着火焰”,作为判断一个好人的标准。
当男子的妻子、儿子、女儿岀现在男孩面前的时候,我似乎听到了他们心中燃烧起的火焰。而最令人激动的,莫不过是站在一家人身后的一条小狗,正用圆鼓鼓的眼睛看着男孩。
作为整部电影中出现的唯一一只活灵活现的动物,这家人连宠物狗都还保护至今,没有残忍地杀害,何况是人呢?我想它是这家人'‘心中燃烧着火焰”的最好佐证,也给了所有人希望。或许,这一家人可以团结起更多'‘心中燃烧着火焰”的人们,一起带着世界重新燃起希望之光,重建人性的大厦。或许,这就是到不了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