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原本是一个动词, 是 “设计规划, 密谋计划”的意思。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可以看做是一种程序:制作出受到观众喜爱的节目就是这个程序的起点,然后根据栏目的定位、节目受众人群、新闻素材的前期调研等进行创意,制定出节目的整体风格以及具体呈现形式,并且拟定出详细的操作文案,最后再根据收视率、专家测评等反馈手段,进行分析评估,对节目进行调整提高。
90年代初期 , “策划 ” 的概念被引入我国的电视媒体。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专业化分工更加细致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意识到策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少电视台甚至已经把“策划”作为一个专门性工作固定下来。
下面将从电视新闻节目中策划的概念、本质以及原则这三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中影艺考编导学院
策划的核心
首先,“创意”是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核心。在当今这样一个媒体竞争异常激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时代,像以往那样获得一条独家的新闻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网络媒体的出现又使电视媒体的报道速度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因此不少媒体纷纷转向追求独家的深度和角度。
然而面对众多的媒体精英,要想真正做到“独家”又谈何容易?最终,独家的表达就成为更好的选择—同样事件、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深度,我们却能用最独特、最新鲜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创意”。
其次,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是一种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准备的过程。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以及选准播出时机和抓住时效是非常重要的。然后,通过对筛选出的有效信息的调研、论证确立节目主题和立意。
接下来就是要根据既定的主题、立意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
做一份策划案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未来的事做出当前的决策,这个决策包括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和怎么做。
再次,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是一种谋划。应该说,新闻事件本身客观的,是不可策划的。但采编节目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节目该怎么呈现,能否挖掘和凸显出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这就受到策划水平的制约了。
在选定了一个节目的主题和立意之后,一个出色的节目策划者应该像故事《田忌赛马》中的田忌一样,趋利避害,进一步找到最有利于表现主题和立意的节目形态和操作方式,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最后,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是一种统筹。这个统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要对选题素材、新闻主体、评议观点等做出资源整合;后期要对采访、摄制、编辑等流程加以控制和协调。
实际上前期的统筹就是策划者与新闻人物、主持人、相关专家以及制片人的沟通过程;后期的统筹就是与编导、摄制人员、技术人员乃至节目监审领导的沟通过程。
需要遵循的原则
1. 导向原则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电视新闻节目乃至所有电视节目策划的前提基础,非正确的舆论导向会使节目的主题立意与主流的价值观产生背离,进而误导观众对新闻客观事实的判断,甚至会使观众产生错误的认识。
目前的某些节目,无论从形式还内容上来说都以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为目的,庸俗不堪,是非观和价值观混乱,就是由于在节目策划阶段无视导向原则造成的。
2. 受众原则
如前所述, 受众是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起点,确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之后就是要准确的掌握观众的收视需求,脱离观众需求而策划出来的节目往往是空中楼阁,曲高和寡。
受众需求既包括绝大多数观众共有的共性需求,也包括不同地域、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层次等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对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进行整体把握,才能找准节目定位和受众人群。
3.效益原则
节目策划人必须考虑到节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节目没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把社会效益晾在一旁,不择手段媚俗,经济效益也会好景不长。
那种认为抓经济效益就会削弱社会效益或抓社会效益就不能考虑经济效益的想法是片面的。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电视产业环境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赢”。
4.创新原则
有人说现在观众难伺候了 , 节目做得很费力气,可观众就是不买账。其实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观众只能看几个频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现在的观众可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的选择,视角更宽、选择余地也更大,自然也就更加挑剔,这是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节目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市场的需求和自我发展的要求。
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广泛的旧的知识与信息基础上的新组合。
一方面要敢于创新,善于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创新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标新立异,还要同时符合前文所述的导向原则、受众原则、效益原则。
总之,电视节目的策划是价值观、知识、环境资源和技术(主要是指策划技巧)四者的结合体。 又由价值观选择技术;资源环境限制技术;知识寻找技术;技术支持价值观这四者相互制约与依存的。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