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编导中心

视听语言长镜头知识:拍摄长镜头的必备条件

拍摄长镜头的必备条件共有五条:

编导艺考培训.jpg

1。首先要求导演本人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在一部影视剧中,拍不拍摄长镜头,虽然并不代表该剧的优秀与否,也不影响导演在文艺圈的影响力,但的确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在世界公认的大师级导演作品中,我们能够找到许多长镜头的段落,而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如美国的奥逊·威尔斯、希区柯克;意大利的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瑞典的伯格曼;苏联的塔尔科夫斯基、帕拉让诺夫;日本的沟口健二、小津安一郎;希腊的安哲罗普洛斯:伊朗的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等等。这说明了他们对影像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和独特的时空构想与调度。当然还有一个共通点:呈现和挖掘长镜头理论的核心价值—不分割完整的空间和连续的时间的内蕴。

2。导演和摄影在拍摄前对镜头事先必需有精心周密的设计

影视导演既不随随便便,更不敢凭一时情感冲动去拍长镜头,而一切都要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研究,提出细致的、切实可行的拍摄计划,就像舞台演出,事前要有认真严格的排练,实拍时摄影师又必须准确地加以执行。

3。被拍的内容有严格的选择性

长镜头的内容一般人物行动复杂场面宏伟、戏剧性冲突丰富、环境广阔多变,重场戏中的重要段落,豪华的社交场景,伟大的战争场面等等,凡必须采用长镜头的地方才用,反之则不适合用英国影片《王子复仇记》中,在揭穿篡位国王的真面目那场戏里,也用了个很好的长镜头。摄影机一直对着那些演员移动,镜头围绕着宫廷半圆形往返来回,每次在近景中往往突出刻画不同角色的精神状态:忽儿是国王恐惧的心理的增长;忽儿是霍拉旭如梦初醒;忽儿是哈姆雷特发狂似的胜利情绪,最后是在场者全部发现了国王克劳狄斯神色失常,终于真相大白。

苏联影片《雁南飞》中,也有一个较好的“长镜头”,即“送别”,当影片女主人公薇洛尼卡在人群中钻出钻进,到处寻找即将奔赴前线的爱人鲍里,这时导演用了一个很长的移动镜头,不仅交待了战争年代车站纷乱的环境,而且透过多种角度和方位,一方面展现鲍里斯也在人群中寻找微洛尼卡;一方面又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心急如焚的焦灼心情。薇洛尼卡越过障碍,分开人群,终于她发现了鲍里斯,但长长的拥挤的人流,隔断了她,使他俩无法接近。薇洛尼卡向鲍里斯扔去一包饼干,但鲍里斯没有发现接着镜头摇下,一个特写,饼干在人们的脚下踩碎了,薇洛尼卡的心似乎也跟这饼干一样碎了。这个长镜头有效地渲染了人们的生离死别,突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

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的苏联影片《战争与和平》(4),可以说是一部有浓厚的长镜头风格的影片,它极其有力地为巴赞的这一理论,提供雄辩的论据。

《战争与和平》中,大约不下上百个长镜头,略略分类,我们不难窥见多是用在宫廷和贵族舞会、奥斯特里茨战役、波罗底诺法俄骑兵的战斗、莫斯科大火、拿破仑的败北…或若干深入刻画人物的重场戏上。它们几乎无一不是表现豪华的场面、雄伟的战场殊死的拼搏、复杂的目不暇给的行动;无一不是采用气势磅礴、宏伟异常、绚丽繁复、沉郁顿挫的泼墨手法。恰恰是在这些地方,长镜头的电影语言,方可自由驰骋,神通大显,勾魂摄魄而不是像有的导演那样,如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导演的《巡回艺人》,长达4个小时的影片,只用了80个长镜头,他的《尤利西斯之旅》,几乎是把片花在“穿堂入室”或漫漫长路上,在杯水风波中硬拍长镜头,这样失却重大内容的长镜头,为长而长的镜头,实难令人赞赏

4。演员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

因为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差错,无论是形体、表情、细节上失误都会造成重拍。而长镜头的重拍,耗片量令人咂舌。没有炉火纯青的表演就不可能拍好长镜头。李少红导演的《橘子红了),是2000年的热播电视连续剧,亦属优秀电视剧范畴。但结尾长达约8分钟的叙述及描写女主人悲戚纷纭的内心世界的长镜头段落时,立意是好的,但呆滞的表演和单一构图,并未带来好的效果

5。先进精良的摄影器材

导演拍摄长镜头光拥有优秀的摄影机或摄像机不够,重要的是拥有先进和能胜任若干技术要求的一系列摄影附属设备,如移动轨,大型升降机,连续照明设备等等没有这样的设备,别说拍长镜头影片,就是拍一两个长镜头也极其困难。因为拍摄一个有意味的长镜头,除内部的场面调度外,还需要摄影机或摄像机移动拍摄,乃至综合镜头的运用。

例如影片《小兵张嘎》中,在拍游击队队部那场戏时,就费了很大的力气,动员了一切可用的设备,铺了长轨、架了升降机,安上摄影旋转云台,还由聂晶和另一名摄影师,从墙内到墙外运用“接力”方式,排除了重重困难好容易才把这个镜头拿下来。

巴赞说:“只有镜头的不偏不倚的特点,才能澄清习惯与偏见的对象,才能澄清使我们的观察力变模糊的思想迷雾。”按照巴赞的观点看来,澄清的唯一方法就是“取决于尊重空间统一的简单照相”。这种把蒙太奇理论与“长镜头”理论截然分开,并使之完全对立的做法: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就不能不使巴赞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不能自拔。

摄影机、摄像机的镜头,总是要借助人去掌握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文学不借助人,就无以表示性。只要镜头还为导演与摄影师、摄像师控制和操纵,“不偏不倚”公允之状可掬的情形,恐怕很难达到。电所以尽管“长镜头"学派,是值得重视和悉心研究的学派。它不需要视觉上的分切常常可以达到场面逼真、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但其实施却并非易事。

俗话说:“鹤有所短,凫有所长”。根据实际需求,综合使用一般的镜头外部剪辑和镜头内部组接的长镜头拍摄的方法,才是最合理的办法。因此,把“长镜头”捧上了天或把蒙太奇理论打翻在地都同样不明智。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