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编导中心

从传播学的角度赵丽颖冯绍峰结婚

最近几天,官宣体可谓是刷爆了我们的微博和朋友圈。赵丽颖和冯绍峰结婚的新闻一度成为热搜,那么我们今天就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看赵丽颖冯绍峰结婚。

一、刷屏的思春幻象与应援打 call

赵丽颖冯绍峰晒结婚照宣布喜讯, 微博瘫痪了

1016日是赵丽颖31岁生日,在生日这天赵丽颖发微博晒出与冯绍峰结婚证照片,宣布正式结为夫妻。

赵丽颖冯绍峰微博官宣.jpg

这次,赵丽颖和冯绍峰直接在微博宣布喜讯,两人的相关微博瞬间转发过万,赵丽颖的微博更是在40多分钟内得到了21万转发,37万评论和121万赞。

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首位,微博一度瘫痪……赵丽颖是这两年风头正劲的流量小花,热门电视剧、综艺、电影没少参演,赵丽颖的粉丝们开始了教科书般的点赞祝福爱豆!

赵丽颖结婚领证事件刷屏,通过微博传播,迅速裂变,首先通过赵的粉丝群体触发,带动议程设置,随后在大众网络消费主义和泛娱乐狂欢中,得到滚雪球的病毒式传播。

由于社交网络具有了“真人秀”的特性,观众可以随意进出明星微博窥探的所谓私密生活和真实自我,在这场大众窥私欲的使用满足中,网民引发了狂欢。

粉丝应援文化成为赵丽颖结婚事件刷屏朋友圈的主要原动力。在不追星、不迷恋偶像的人眼中,应援是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狂热”。

粉丝与偶像的关系是思春的过程。据说在依恋过程中,粉丝在生理上能促进一些激素(多巴胺等)的分泌,让人感觉放松、快乐,这对那些孤独、低自尊或处在挫折和人生的变动期的人来说,能有效地改善情绪,具有诱惑力。

粉丝的情感已经被自我和他者,操纵为机械化、模式化、批量化的文化消费,这种符号文化消费是猝不及防的,是无厘头的,是跟着赶脚走的。

 

二、颜值高的美人儿是正义的

赵丽颖结婚网络刷屏,一既有自媒体蹭流量、追逐热点的因素,也有网络社交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追逐新生事物、猎奇好奇的从众效应现象。

粉丝应援团,病毒式传播,赵丽颖符号化消费热词,被普遍接受,这个热词在短时间内流行开来。传播学中的魔弹论、羊群效应即可解释这一现象,俗称“随大流”。

这是一场大众的狂欢。在工作与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压生活中,通过娱乐化的戏拟和蹭热点营销,获得一种内心愉悦和压力释放。现如今,自媒体传播使网络变为消费至上、娱乐至上的绝佳平台,在现实压力的逼迫下,自媒体用户一切皆可娱乐,有条件要娱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娱乐,如今的网络文化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

这本是一场无厘头的小众化的粉丝团体窄化传播,但是这年头是颜值经济时代,95后、00后的审美观中,粉丝是爱豆流行时尚的消费者,这是个看脸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有三拼,颜值不行拼人品,人品不行拼情怀,颜值就是正义。

在中国有“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掌故,在西方有特洛伊之战的不朽史诗。颜值高的美人,往往是国家兴衰的导火索,难怪古人形容颜值高绝为“倾国倾城”。

颜值就是正义就是流量,这年头颜值体系为异性繁殖的择偶,提供了最丰富、最节约成本、最精确的基因优选工具,让物种进化的洪流彻底打开,也撬动了金融资本的关注和投资的热潮。

社交媒体时代,社交网络就是彼此加为“好友”,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对各自生产的内容互动,各自生成,互相观看,在使用与满足中得到宣泄和娱乐释放,最终实现了赵丽颖结婚事件网络刷屏,全网参与,众声喧哗的现象级传播。

 

三、流量经济狂欢中被收割的韭菜们

魔弹效应下的网络受众,在从众网络亚流行文化的建构中,不知不觉成为赵丽颖流量经济收割的韭菜。

中国网民有着自由表达和社会参与的强烈需要、思维方式简单、价值取向上的双重性、文化上的反叛性。大多数网民的非理性思维和集体压力下的从众心理,是赵丽颖结婚刷屏事件的内在的主观因素。

在赵丽颖结婚这场刷屏现象级传播中,网民们以粗鄙搞怪、噱头包装及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放松紧张的神经,从而达到快感。在众声喧哗中,粉丝群体的聚集,是最有代表性的群体性意见的热烈表达,这无疑是一场没有地域限制的狂欢现场。

人天生是自由的,但是,也无处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话说的是人与社会、权力关系的转化,但是,用来说明今天新媒体与用户的关系也完全适用。人人向往自由,憎恶束缚,不管是思想还是行动。

在网络狂欢中,人们距离感消失,都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平等自由的对话,更新和分享心得,同时释放心理压力。

网络空间的狂欢活动是全民化的、草根阶层主宰的,多数狂欢活动发端于草根阶层(当然也不乏利益集团操纵的情况)。

审美和自找乐子,激发了部分人的玩梗心理,在网民不断解构和二次创作中,构成了赵丽颖结婚事件刷屏的网络亚文化力量。

在赵丽颖结婚刷屏事件中,路人粉由于交际需要,会迅速了解并且使用,然后再广泛地传播,赵丽颖相关的网络热词。很多网民力图证实自己掌握了代表新信息,新潮流,恰恰体现了从众效应。

赵丽颖结婚刷票是狂欢式情绪的宣泄和解放,是日常生活的补充,通过网络狂欢,创造一种矛盾消除、阶层弥合等特征的虚幻乌托邦。

 

四、文化霸权、病毒传播、消费异化

结合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可以看出赵丽颖结婚刷屏事件的网络狂欢,并非一种真正平等对话,并不能达到平等交流和人性解放,更多的是被广告主和蹭热点的商业资本赋权、建构的结果,是一定意义上的话语霸权和文化暴力。

个人在集体舆论场中,因为担心个人的意见成为少数而保持沉默。其实,无论集体无意识还是“沉默的螺旋”,实质都是集体压力下人的从众心理。在网络社会,这种从众心理不仅未消失反而得到强化。

赵丽颖结婚刷屏粉丝文化符号化和传播压倒,娱乐化快感的诱惑,铺天盖地的符号消费,不加怀疑的美妙引诱,永远正确的趋利消费主义选择,实际上消解了严肃主义议题设置讨论。

赵丽颖结婚刷屏事件,是人造的虚假狂欢和技术理性的消费异化。

由于片面追求吸引眼球的视觉效果,传媒内容本身也日益碎片化和平面化,挤压了网络文化意蕴和思想深度,变成了一个为商业利益服务的广告机器。

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民粹主义在自媒体传播中暗流涌动,与消费主义、娱乐主义和民主思潮等交汇融合,形成自媒体汪洋中的一朵朵浪花。

 

05、媒介奴隶与虚幻的群体性狂欢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是狂欢式的网络消费,疯狂的刷屏,逐渐让网民产生自我价值的幻化,专注于消费符号,主体性逐渐丧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自己的数字化生存体验,许多用户表现出极度的媒介兴奋,乐此不疲。比起现实世界,他们更倾向于沉浸在网络虚拟的生活体验中。

消费社会下明星和背后的商业机构,借助网络狂欢,充分达到了对网民的操纵。用户由于对新媒介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不知不觉间演变成了新媒介的奴隶。

我们知道,媒介与个人、群体、组织和社会系统具有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三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像天平一样形成一种稳定的均衡状态。但是,现在这种均衡状态已被打破,受众和社会同时向媒介屈服,媒介像一个黑洞一样,将人与社会的一切吸附了,个人和社会都只能沦为媒介的奴隶,媒介和网络议程设置将一切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大众是一群原子化的孤立的个体,他们是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受众对媒介的行为依赖表现在媒介成为受众的人生导师,一切价值和行为选择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新媒介摧毁了人们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社会转型环境中,多元的价值参差不齐,多数人都反映出浮躁不安的心态。勒庞说过,群体的轻信、极端与情绪化反应等弱点,为领袖动员自己的信众提供了许多可乘之机。

那些网络推手,在幕后以隐形方式操控舆论,人为地制造, 使不知情网民不知不觉地充当他们炒作中介的网络热点事件。

实际上,不管是“电视人”“容器人”,还是之后的“网络人”“手机人”,背后都蕴含了这样一个逻辑:技术的反叛,我们就如同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随时随地都处在媒介的包裹中。

媒介奴隶主义之所以大行其道,根本的原因是新媒介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以“低头族”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成瘾已成为一种社会事实。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疯狂打 call,狂欢过后的虚脱感,减压痛快。是一种饭圈才有的高度虔诚,甚至略显病态的宗教式癫狂。疯狂尖叫堆砌了偶像的高人气,强烈的购买欲望则构建了虚幻的群体性狂欢。

人们沉沦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之中,深感空虚与无聊,穷极无聊,穷找乐子,聊以自慰,用尽各种手段去寻求意义的满足。

在消费赵丽颖结婚的片段性、境遇性“小小欢乐”之后,仍要面对那绵延无尽的无聊空洞和虚无。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