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画面是现实再现的一种手段电影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电影画面既具有剧作因素,又具有造型因素,是两者相结合的表现银幕形象的具体视觉单位。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任何一门艺术,它都必须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电影也是一定现实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文学是通过语言反映现实的,它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生动、精确、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文字和词汇便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而电影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电影是通过一幅幅具体的、可视的、富有表现力的画面反映生活、阐明主题思想、塑造艺术形象,所以我们说电影画面是电影反映现实的手段,是电影艺术家用来反映生活、反映现实的基本表现形式。它也必然反映艺术家的立场、观点、艺术水平和风格。
摄影机的照相性决定了电影画面反映的是客观现实。即凡是呈现在摄影镜头的视野范围以内的一切物体,都能被客观地如实地纪录在胶片上,并通过画面在银幕上呈现出直观形象。而不在摄影镜头视野范围以内的东西,则不可能表现在银幕上。同时,拍摄故事片、科教片、新闻片时,镜头前的一切又是经过导演和摄影师组织、加工,或者选择后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意图的。因此电影画面既是客观的、可视的,又是具有一定内含、富有一定感染力的;既是物体外在形象的客观纪录,又是能表现摄影、导演等主观意念、愿望支配下塑造的艺术形象。
总之,认识电影画面的作用,不外乎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电影画面自身在影片中的作用,二是电影画面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
从以上的论述归纳来看,电影画面在影片中的作用一般应该具有:叙事作用,深邃的内涵作用(也可以说是画面的渗透力、画面的张力)、审美作用等比如《逆光》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近跟公共汽车的车门边,售票员执着一小旗的手快速打着,“梆,梆!”汽车进站了,车门打开,人们蜂拥而上
全俯 车门下,黄毛奋力地向车上挤来。
中 人们排着队上车,廖星明、夏萝剪、苏平也在人群中,随着入流向汽车里拥去全 人们争先向车里拥去
中 人手向车门的把手抓去。
近 人脚纷纷地踏着车门梯
转一全 一只书包被车门夹在门外(镜跟摇),汽车样行驶着远去,人流,车流在镜前闪过,快速流动着。
以上这7个镜头基本上是起着叙事作用,以画面可视的具体形象,叙述了“挤车上班”这一生活侧影,并通过这几个镜头自然地引出剧中几位主人公。
《天云山传奇》中,晴岚死后,银幕上连续出现了这样几个特写:
特 桌边蜡烛燃尽了最后一段,斑班烛泪,一缕青
特 竹杆上,挂着冯晴岚那件曾经是美丽鲜艳的破羊毛背心,它在晨风中徽微晃动。
特 灶边,切了一半的咸菜和案板、刀
特 缀有补丁的退色旧窗帘半掩着窗户,一动不动。
这一组画面绝不是单义的表现:燃尽了的最后一段蜡烛、破羊毛背心,切了一半的咸菜和那缀有补丁的旧窗帘,而是透过这些可视的具体形象渗透出深邃的内涵:为了追求最珍贵的“革命的理想、信念、情操和爱情”,冯晴岚历尽了人生的坎坷与艰辛,它们是她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的见证。它激起观众对冯晴岚的崇敬与哀悼。
这是画面的深邃的内涵的作用。
同样,影片《沙鸥》中表现的熊猫拍照,对圆明园旧址的回忆等画面,也都具有引人深思,激人联想的意义。
此外,由于电影画面为观众提供的可视形象,是经过导演和摄影的选择,又以构图、光色处理、场面调度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加工过的艺术形象(包括前面所举的《逆光》那段叙事作用较明显的画面),因而能激发人的感情,给人以美学意义上的认识与思考。我们视它为电影画面的审美作用。
电影画面对于观众来讲,首先是它的可视性在起作用。观众是通过视觉器官来认识和了解画面提供的形象的。其次画面的形象不仅要作用于观众的眼睛,而且要通过眼睛去感染人的心灵,引起人的联想与思考。“因此,画面再现了现实,随即进入第二步,即在特定环境中,触动我们的感情,最后便进入第三步,即任意产生一种思想和道德意义。”①正如爱森斯坦认为的,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即感染活动),又从感情引向思想。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