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至10日,由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北京电影学院)承办的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2018年学术年会暨“中国艺术传统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包括港台地区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就如何挖掘并有效运用中国文化艺术传统资源,促进电影理论与创作发展,提升中国电影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侯光明教授,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明振江理事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中国台湾中央大学、中国台湾昆山科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文联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开幕式。会议开幕式由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副部长王海洲教授主持。
侯光明书记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电影学派在中国电影市场崛起的背景下适时提出,其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气派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同时,中国电影学派是一个海纳百川具有高度包容性的概念,它不应该是某个学者、某个流派、某个创作群体独占的体系,而是属于中国电影的,也是属于中华民族的电影体系,更是属于世界人民的。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教授第一个做主会场发言。他从中国动画电影的源流出发,对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随后,香港演艺学院刘成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胡智峰教授,北京电影学院霍廷霄教授,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分别发言,从中国电影的创作层面,理论层面,学科的发展,中国电影学派的发生、主旨命题、时代任务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并对论坛的主题“中国艺术传统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进行交流讨论,气氛热烈。
论坛共设五个分会场,各会场围绕自己的主题进行发言,发言人中既有学界的资深教授,也有来自各个高校的青年学者,针对共同的议题阐述自己的文章观点和思路,同时在互动中形成学术的对话。
分会场一由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部长贾磊磊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李道新教授作点评,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展开。该会场的专家学者整体上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对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进行了独特的思考,从中国的传统思想到中国电影史到中国美学精神再到台港电影的研究,从多个维度对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进行思考。
分会场二由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军研究员主持,北京电影学院王志敏教授作点评,讨论的主题为“电影叙事与造型艺术”。会场专家各抒己见,从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的创作关系上,力图阐明如何动用我们的叙事和造型手段征服观众这一命题。
分会场三由上海戏剧学院厉震林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教授盘剑作点评,讨论的主题为“作者与文本中的美学”。围绕会议议题,在场的专家就文本中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特点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同时也涉及作者的素养在文本中的呈现,对中国艺术传统和中国电影的关系作了论述。
分会场四由复旦大学周斌教授主持,北京电影学院吴冠平教授作点评,会场围绕“电影表演中的中国学派”这一议题展开。在场的专家分别从影片类型和当前中国电影表演中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切入,质问表演中的中国精神,创新精神何在,同时呼吁对表演人才的培养。
分会场五由云南艺术学院宋杰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胡克教授作点评,该会场的议题为“承袭与流变的文化风貌”。围绕该议题,会场专家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既有对不同影片类型中中国艺术传统的考察,也有通过对文化流脉的把握,反观电影自身的发展。
论坛闭幕会由王海洲教授主持,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部长贾磊磊研究员做闭幕总结。他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此次论坛,认为作为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的首届年会具有开创意义,为后续年会及其他有关中国电影学派研究会议的举办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他希望学界积极关注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建立与中国电影市场相匹配的电影文化体系。
大力建构“中国电影学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弘扬中国核心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中国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开创新时代中国电影文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会议是深化各方面对构建“中国电影学派”倡议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里程牌。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