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编导中心

电影《寄生虫》解析:观后感!

  《寄生虫》

  这段话无疑充满偏见,但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偏见不是吗?—— 《寄生虫》

  这部电影的主题:人性

  片名叫做《寄生虫》这也正是电影主角一家的代名词。

  一次偶然的机会,主角一家的儿子进入了富人家当了富人女儿的英语家教老师,然后勾起了人性的野心,他们精心设计伪装,一家人都成功进入到富人家里工作。

  然而剧情并不是一帆风顺,富人家里不止他们四个寄生虫,还有前保姆和她的丈夫藏在地下室里面“寄生”。

  而这部剧的主题就是在这两对“寄生虫”之间的态度转变和与富人家之间的一系列反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穷也就导致了人性向恶发展的原因,从而导致了“寄生虫”的产生。
 

《寄生虫》

 

  一个典型的底层家庭,父母生意屡次失败,导致整个家庭负债累累,母亲仅为一名家庭主妇,子女都没有像样的高等学历。

  

《寄生虫》

 

  一家都是无业游民,住在下暴雨都会把房子淹没的简陋地下室里,靠着接披萨包装盒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

  被寄生的另一个家庭则是典型的上层官僚贵族家庭,父亲是社长,母亲享受各种名媛生活,一对子女生活优越,住在著名设计师设计的价值1.8亿元的豪宅中。

  

《寄生虫》

 

  前60分钟,本片呈现出一种和谐幽默的基调。寄生虫名字此刻说的正是基泽一家,附着于富人以获取维持其生存的营养。底层的狡诈聪慧显露无疑。这里稍显的有些不合理,富人真的愚昧吗?大概率不是,恰恰相反可能更狡诈。不过,这是导演的寓言故事,不需争辩是否现实。

  接下来是一段完美的60分钟蒙太奇,奉俊昊终于露出他的刀子。

  类似这样的对比太多,比如一场暴雨,富人在雨中架起了帐篷,而基泽的家却被水淹没。

  

《寄生虫》

 

  富人太太在偌大的衣帽间挑选派对服装,下个镜头却是一群无家可归的人在领政府派发的救济衣;上个镜头是无家可归的儿子躺在体育场,下个镜头却是富人的儿子躺在舒适的床上,甚至色调都是从冷色调转成暖色调,奉俊昊的细节把握实在太强。

  

《寄生虫》

 

  本片最妙的戏剧冲击点是“气味”,富人三番五次强调基泽身上有一股异味,很难闻,但具体又说不出什么味道。看过的应该都知道这是地下室的气味、蟑螂老鼠的气味、底层的气味。这是上层对底层的歧视,同样充满偏见。这里寄生虫又变成了富人,附着于穷人榨取他们身上的价值来维持其生活。所以究竟谁是寄生虫?对于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寄生虫。

  

《寄生虫》

 

  可贵的是奉俊昊导演没有刻意偏向某个意识形态,只是用一个冷静的态度表达一种无奈,和电影《杀人回忆》一样的无奈。前者是寻找真凶的无奈,后者是社会阶级矛盾的无奈。

  

《寄生虫》

 

  这个电影里每个人的性格都是鲜明的,也有其现实意义。可能这部电影描绘的看似穷人很奸诈,富人很善良。其实不然,就像电影里面的经典台词,“不是有钱却有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这就是现实。

  看似细微的举动,都能成为毁灭一个人的理由。而穷人和富人残忍的阶级对比,看后更是绝对心凉。

  生活有太多的无奈,电影里最扎心的感慨“我要是这么富有,我也会这么善良”,太扎心了。

  穷人的凄苦,也是一个时代的悲痛啊。

  

《寄生虫》

 

  其实贫穷是没有错的,内心的贪欲,内心的龌蹉才是错。

  从贪心欺骗到踏实努力,人性的丑陋的自我救赎

  “不是有钱却有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

  “你爬了十层,可能才达到别人的地下室”

  “一些人究其一生都无法到达罗马,而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了”

  最后,其实不是社会复杂,而是人复杂。如果人简单,社会怎么会变得复杂,社会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殊不知,导演的寓言告诉观众:其实两者皆为地狱,这是一个美丽又残忍、有趣又悲伤的社会。

  穷富之间本身并没有错,穷可以变富,富也可以变穷,《寄生虫》这部影片冷静的讲述了,计谋、丑恶、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在电影中反复看见楼梯,不管是上还是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而非取巧。

  好了,看到这里,关于电影《寄生虫》的解析就全部为大家介绍完了,希望这些内容能对编导生有很大的帮助!如还有其它编导艺考方面的问题,可继续关注本站了解更多!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