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编导中心

编导影评丨影视艺术分析:《秋天的马拉松》的冷开场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从影视艺术角度分析电影《秋天的马拉松》的冷开场

  《秋天的马拉松》编剧是阿列克山德拉·瓦罗丁,导演是格里高里·达涅里亚。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1979年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大奖,1980年获全苏电影节大奖,1981年获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家奖金。

《秋天的马拉松》剧照

  ( 1)第一开场

  窗外灰暗街道、干枯的瓶花。

  优美的诗句:“如果木棍无人,水披又何必将它摇摆,如果原野无人,雷声隆隆又是在恐吓谁……”

  镜头焦距变化,由窗外拉入窗内。

  忧郁、疲倦的女打字员阿拉,仰望翻译家布蓝欧金,被他的诗歌唤起爱意;

  阿拉:“还是问号?多好的诗句……让我们生一个孩子吧!”

  布兹欧金:我不是诗人,这是别人的诗句,我只是一个翻译家!我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

  音乐起。

  字幕背景:黑暗的地铁隧道,窗外划过的灯光,翻译家坐在车内。他下车,车站上升的电梯,地铁大厅穹顶……

  影片在歌颂人的诗篇中开场,暗示着人是万物的主宰,人是创造者。

《秋天的马拉松》剧照

  翻译家布兹欧金回答女打字员阿拉的话:“我不是诗人,我只是一个翻译家,我无法改变生活”,点出男主人公缺少创造生活的能力与勇气。这是一个例证性动作。

  男女主人公的对话,揭示出本片的思想主题:爱情根源于创造。没有诗人的想象力和诗意的激情,不可能突破现实生活的困境,创造出美好的爱情生活。

  喜剧的本质是表现人的生命形态与僵化的机械形态所发生的冲突。地铁内向上的电梯和大厅穹顶,都呈几何图形,这种非生命的机械图形与喜剧主题形成对位关系。

  ( 2)第二开场

  布兹欧金坐在门厅吸烟,门铃响,丹麦教授汉斯走进来,翻译家同未醒的妻子尼娜打召呼……布兹欧金与汉斯在街上跑步,两人穿过大楼的门洞,足音在门洞里回响。

  布兹欧金吸着烟在等待丹麦教授汉斯来叫门,墙上挂着的男主人公的漫画,暗示本片是一部轻喜剧。

  布兹欧金的妻子尼娜第一次出场“亮相”,她从被窝中钻出来,面目腕肿、头发蓬乱,一副贪唾的样子。这是尼娜的例证性动作。懒散的尼娜与青春的阿拉,形成鲜明对比。

  布兹欧金和汉斯穿过楼洞,足音被放大,强调中年人匆匆奔跑的沉重脚步。

  影片讲述翻译家人到中年,在情人与家庭之间狼狈地奔跑,这是男主角的例证性动作。放大足音是象征手法。

  足音的效果是夸张的,但是音源是真实的,从而达到写实与写惫的统一。

《秋天的马拉松》

  例证性动作

  例证性动作,就是能体现主要人物个性特征和其在剧中行为特点的动作。它又是贯穿全剧的抽象动作,对全剧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贝克:具有例证性质的动作是戏剧的核心,而这种动作必须仔细选择;从若干可能的动作 选择出来的这种动作,它应该迅速得到最大感情上的效果。

  发现和选择例证性动作,需要对生活进行哲学概括,并将这种概括转化为具体的戏剧行动。行动的确立,不仅要对生活有哲学发现,还要对生活有细节发现。没有细节,就没有准确的人物动作;没有发现性的细节,就没有独特的例证性动作。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指的就是对当下历史情境的发现,即对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时代性发现。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