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编导中心

影视艺术:电影的类别与流派之武打片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为喜爱的影视艺术,也就是武打片。

武打片,是我国武侠片、功夫片、武术片的统称。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上海。最初拍摄的是明星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所著的《江湖奇侠传》改编的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连续拍摄了18集。上海天一电影公司从1928年至1931年,共拍摄了二百五十多部神怪武侠片。此类影片充满封建迷信、恩怨报应、神怪恐怖。由于遭到舆论强烈谴责,逐渐消失。

编导培训《火烧红莲寺》.jpg

1938年,香港金城电影公司首先拍出第一步武侠片《粉妆楼》。此后武打片在香港兴起,主要是对《七侠五义》、《施公案》等剑侠小说的改编,一部分则是上海武侠片的重拍。早期武打片基本上是戏剧程式化的打斗加杂技性表演,比较虚假。

到五六十年代,从内容到表现手段上区分,有两种类型。一种仍以神剑仙法为内容,但在表现手段上充分利用电影动画和特效,表现从施法术、放飞剑、呼风唤雨、制造阵法机关、邪术神功到以琵琶音和笑声的音波功震塌屋宇,摄人魂魄。斗法场面惊险诡异。另一种则是比较写实的武侠片,多以近代英雄人物仗义行侠、忠良后代报仇雪恨、武林门派争夺宝物秘籍为内容,并运用了现代化的电影表现手段。演员具有一定的武术功底,系列片《黄飞鸿》具有代表性。

编导培训《黄飞鸿》.jpg

70年代又有发展,出现了一种近代题材,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或去恶锄奸为内容,以徒手搏击为特征的功夫电影,他的演员不用替身,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拍摄采用真打实拍。香港第一步功夫片是《路客与刀客》。而以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为代表作。到70年代中期,拳脚功夫与喜剧结合,形成了一种谐趣功夫片,它采用武术真功夫与杂技相结合的打法,插科打诨,妙趣横生,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与《醉拳》是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影片。进入

编导培训(精武门).jpg

80年代,出现了有武术运动员担任演员,其武打能体现出我国传统武术精华的武术片,影片并注意将武术与人物性格紧密结合以表现中华民族气节、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高尚武德,如影片《少林寺》、《武林志》等。

编导培训(《少林寺》).jpg

这就是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武打片的产生和发展了。大家都了解了吗,要知道更多的电影艺术知识,欢迎来中影人艺考编导培训了解。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