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是编导艺考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电影的种类千差万别。每种类型的电影写影评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该怎么去分析故事片。
1.了解故事分析、视觉分析、听觉分析的主要构成。
每个人对艺术的欣赏、分析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尽管我们说艺术是对情感的表述,但是所有的艺术首先呈现给人们的是感官的满足,诸如视觉,诸如听觉。
电影提供给观众的愉悦首先是一种感觉快感,其一就是观看癖,按照精神分析学的看法,观看癖是人的本能,它包括看和被看,二者都能产生快感。当代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论者劳拉·穆尔维有个著名的论断:“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
科学研究表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人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源泉。人类有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其确定的感觉范围,通过各种器官的交互作用,人类可获得完整的信息。其中视觉与听觉是主要的器官,对同一事物,视觉接受的内容要比听觉接受的内容多166倍,听觉的记忆率为15%,而视听结合的记忆率为65%以上。与其他艺术相比,影视艺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综合了语言、画面、音乐、音响等视听觉因素的优势,各个因素互相作用、互相配合,从而使各自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与小说、诗歌等艺术不同,电影真实反映生活的独特手段首先是它的直观性。它诉诸人们感官的是活生生的现实世界。观众不需通过“翻译”,不必借助想象,人物的形象在银幕上是通过画面来再现的,画面则赋予人物具体感、现实感。同其他艺术如戏剧、舞蹈相比,电影的艺术形象也与它们有本质的区别。电影要求人、物、景、光、色五种视觉元素与客观现实最大限度地相像,即电影的视觉形象要有高度的直观真实性,任何一点虚假都会损害银幕形象。
2.掌握故事分析、视觉分析、听觉分析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如果说电影的传播过程是创作者一影片一观众的话,那么电影直觉分析的对象就是观众的直觉,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尽可能地把自己化身成一个一般的观众,分析这样的观众面对一部影片时,感受到的视觉听觉效果以及看完一部影片时看到了什么样的故事,从而总结出观众需要什么样的故事,以及什么样的视听冲击力。
事实上,对电影的最初分析已经在观看影片时完成了。看完影片以后,直接观感就是对这部影片的最初评定。当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向影片提出问题,“情节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演员所说的台词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等。在电影进行中的每时每刻观众都会对影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观众会试图从电影本身的解释中找到“合理”的逻辑性,也会时刻根据以往的个人经验来审视着画面的可能性。观看好看的电影时我们会说,“是这样啊。”或者“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啊。”我们不喜欢的电影往往是那种看着很虚假的“不真实”的电影,这种电影就像是背叛的情人所讲的蹩脚谎言。当然,如何愉悦观众是电影制作人所要关心的,作为评论者来说,不但要找出电影好看(合理)的地方,还要试图分析为什么好看。
对一部影片而言,观感往往产生于电影中最能让观众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对观感的分析也就成为对这部电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点。我们只要问一下自己,这部电影哪里最吸引人,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为:什么吸引人,电影分析就产生了。观感作为最初对电影的评定,势必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会因为分析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必刻意减少这种差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才使得分析更加开放,有了交流的土壤。因为电影分析的目的是发挥综合能力欣赏作品,同时将作品的丰美面呈现出来提供给别人,所以开放式的分析论也就不必排斥专业分析工具。我们也不能夸大专业分析工具的功能,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影片分析方法并不存在。
观感是电影对观众的影响结果,它意味着观众从电影中最直接地得到了什么。对观众来说,观感从来就没有对错之分。作为分析者,要相信自己的观感,不要被导演的名气或电影所获得过的奖项等非电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电影本身的东西只能印证观感,而不能产生观感。
在构成电影的诸多元素中,故事无疑是居于最基础的地位。尽管故事并非终极目的,但故事作为母体规定着声、光、色等感官元素的排列,并以这些元素为中介,引发观众的观赏兴趣,从而产生审美体验、文化认同等不同的观影感受。换言之,电影的一切目的,必须隐晦或鲜明地凝结于故事中,并在观众接受故事的过程中实现。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如何去分析故事片了,想了解更多的编导艺考方面的知识,可以来中影人艺考编导学院来了解。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